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近年来,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建议“提、交、办、督、评”等环节上出实招、建机制、求创新、齐发力,高位推动、扎实办理、从严督办,不断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做到了建议真落实、代表真满意、人民享实惠。
一、优服务、强保障,推动代表建议内容更加汇聚民意。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为代表服务的理念,不断从抓培训、建平台、拓载体入手,从代表建议提出的前期环节抓起,严把代表建议质量关。一是做好“强能力”的保障。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履职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在每次举办的代表履职培训班上,将人大代表如何撰写和提出高质量建议、如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纳入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辅导,使代表及时深入了解国家政策、行业知识、人大工作、提建议提到“点子”上提供了政策和理论帮助。二是搭好“察民情”的载体。把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代表活动作为代表提出建议的重要途径,2023年,选树了12家人大代表联络(活动)室市级示范点,建成了城中区企业界、教师界人大代表联络室,城北区“两院”人大代表工作室,开展了人大代表“重实干、强担当,走在前、作表率”、领导干部“进两室”等活动,使代表们坚持从本职工作探索思考、进室听取群众呼声、提炼建议素材越来越具时代性和针对性。2024年,按照市委“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部署和会议精神,研究印发《关于开展助力“有诉必应马上办”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动员引导全市四级人大代表广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监督群众诉求办理、宣传社会治理经验,不断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下好了“先行棋”,目前该项活动正在有序推进中。三是做好提交环节服务。市人代会期间,各代表团安排专人协助代表做好建议提交前审校工作,对代表提交的建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不是反映个人问题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对一些格式不规范、表述不清楚、逻辑不严密的建议,指导代表修改完善。加强与市“一府一委两院”沟通协商,对提交的建议进一步梳理汇总、合理细分为社会建设、民生保障、教科文卫、农业农村等类别,为精准交办摸清了规律、明晰了目标。
二、动真格、求创新,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更加回应期盼。一是高位推动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提前研办、精准交办作为确保建议办理实效的重要前提,市人代会结束后,代表工作机构第一时间梳理代表建议,逐件研读、找准建议反映的关键问题,形成代表建议汇总表,常委会主任会议充分研究讨论,为做好交办打下了坚实基础。各承办单位主动把建议办理作为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的具体实践,与年度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一体落实,着力通过健全机制办、沟通协调办、多方合力办,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二是突出重点办理。每年严格落实“双督办”工作机制,筛选出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10件左右建议作为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督办,市政府市长、副市长领办,充分发挥重点建议办理的带动作用。三是首次评估办理。2023年,针对个别建议代表年年提、承办单位年年办,建议答复满意后代表下次市人代会连续提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办理形式方式,按照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评估办法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规定,对代表屡次提出的3件建议成立评估组实地调查研究、分类科学评估、出具评估意见,并召开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会议,再次转交办理,共同推进代表建议真办理、真解决、真满意。
三、抓督办、强问效,推动代表建议结果更加惠及于民。市人大常委会把评价督办贯穿于建议办理工作始终,强化上下联动,加强常态督办,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向重质量、重效果提升。一是主动视察督办。每年选取办理数量较多、群众关注度较高的代表建议承办单位,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队,组织提交建议的代表参加办理落实情况集中视察,面对面座谈交流、一对一给出评价、实打实督促推进。市政府充分发挥“710”政务督办系统高效运转、限期办结的制度机制,实时跟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展,有效推进代表建议按期办理提前完成,办理质效得到持续提升。二是做实量化测评。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建章立制,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办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量化测评办法、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机制,“背靠背”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评议测评,得出真实测评数据,有效避免“被满意”“假满意”现象。三是创新督办方式。2024年,结合“一要点三计划”工作安排,探索开展人大专委会归口督办代表建议新模式,改变过去由代表工作部门一家督办代表建议,推动“单一督办”向“多方督办”转变,努力构建“大督办”工作新格局,目前正在推进落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