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我是王占菊,现任青海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总经理、千紫缘妇女联合会主席,是西宁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面对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我既感到无比的光荣,又感到肩负的重任。怎样“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不负选民的重托”始终萦绕在心头。回顾几年来担任人大代表的历程,体验颇深,收获很多,陪感充实。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升履职能力
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我积极参加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学习,学习人大依法履职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理论,掌握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通过学习,增强了我的政治敏锐水平和政治鉴别水平,提升了思想理论水平,对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如何审议计划、预算报告,如何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如何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等代表履职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系统的了解,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群众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代表意识、监督意识增强了,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强政治能力学习的同时,利用晚上时间努力学习农业特色种植技术、乡村旅游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勇气迎接着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了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变,带头制定技术规程4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3项。同时带动田家寨镇28个村开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带领周边地区发展枸杞芽茶、火焰参、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并形成以科技带企业、企业带园区、园区带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积极履行职责,尽心做好人民代言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积极参加人代会,听取各项报告,认真审议报告,开展代表交流,提出事关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反映群众呼声,提出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意见建议。闭会期间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主动走进村人大代表活动室,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履职期间不作不发言“沉默代表”,认真审议讨论,积极发言,依法履职中,做到工作有能量,发言有质量,建议有份量。在履行代表职务中,坚持做到勤思考勤动手,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和代表意见建议。参加人代会前,为了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掌握真实民情,准确反映民意,挤出时间走访调研,深入农村征询群众意见,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归纳整理,修改充实建议的内容,力求提出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针对性,有价值的建议。曾在市人代会上提出5条建议,区人代会上提出8条建议,其中关于养老金问题的建议被采纳。
三、走在前作表率,助推乡村振兴领航
自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带领千紫缘广大员工,以实现田家寨村“家富、村美、人乐”的目标,围绕加快推进“农业振兴,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思路,不断改进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出适应市场变化的对策,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千紫缘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一)围绕“产业兴旺”,依靠农业致富。坚持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依托园区特色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对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各类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一村一品”的总体布局,通过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和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田家寨镇28个贫困村发展枸杞芽茶、火焰参、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目前,枸杞芽茶种植达到350亩,火焰参种植达到400亩,山野菜种植达到120亩。年采摘枸杞芽2.8万公斤,火焰参84万公斤,山野菜12万公斤。
(二)紧扣“乡风文明”,丰富农民生活。围绕“淳美田家寨,多彩千紫缘”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农民的“心灵家园”,努力实现乡风醇、民风美、家风正。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科普教育活动,精心打造千紫缘乡村旅游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宽乡村旅游空间,挖掘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丰富旅游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乡村旅游和户外运动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园区其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着眼“治理有效”,美化农村环境。稳扎稳打推进 “文明宜居村居”建设,实施全域整治,配套对园区以及周边位置进行了环境整治、污水治理、河堤加固、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休闲观光农业特色资源,着力以生态科技、循环发展为主题,将青山绿水的优美生态环境融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园区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助力脱贫攻坚奠定基础。截至目前,道路硬化6公里,坚固河堤2.7公里,绿化山坡1300亩。
(四)追求“生活富裕”,创造就业平台。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链条延伸”的模式,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整合已建成的种植、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基地优势,有机协调农业的生产、生活、娱乐、创意、研发、地产、会展、博览等多种功能,打造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模式,带动了当地28个脱贫村721户2203名群众脱贫致富,拉动了当地15家专业合作社发展,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创收,搞活了40多户农户经营餐饮娱乐等行业经济,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尽了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