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乡村振兴先行者  农村致富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4-04-01新闻来源:人事选举代表工作委员会

陈俊良,青海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党总支书记。

“青海省调解能手”“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西宁市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西宁市十佳金牌调解员”获得者……面对这些荣誉称号,青海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党总支书记陈俊良不以为意,能让他露出欣慰笑容的,是村民住进了天然气入户的电梯洋房,是村集体收入如“滚雪球”般日渐壮大,是村民谈到如今的日子时充满幸福和憧憬的眼神。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开辟致富新路

“以前我们村条件可差了,哪有现在这样平坦的路,还有文化广场,这几年俺们村变化确实很大。”提起大堡子镇陶北村,村民们总会拿几年前和现在比较。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党员干部人心涣散,基层组织建设停滞不前,村风民气日益下滑。

陈俊良上任之初,陶北村党支部瘫痪了多年,由于诸多因素,村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为了不影响“两委”干部的工作热情,他自掏腰包,先行垫付了5万元,作为村里的运转经费,此举不仅打消了“两委”干部的顾虑,同时也提升了干部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他从着力扭转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员及党组织形象工作入手,仅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班子团结、为民谋利的全新基层组织。

时值城北区确定乡村旅游试点单位,为了把握好机遇,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化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城北区乡村旅游项目顺利在陶北村落户,一栋栋靓丽别致的民房,一条条整洁平坦的乡村水泥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村落画面映入眼帘,曾经“脏乱差”著称的陶北村一跃成为“全国最美乡村”。

把握机遇,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陈俊良始终把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当成一种责任和动力,随着村班子公信力的提高,敢想敢拼的陈俊良开始琢磨如何引领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在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始,陈俊良紧抓市委“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建立“党建+村公司+党员”模式,倾力打造“陶小堡河湟文化旅游集散小镇产业示范一条街”。通过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扶持,陶小堡河湟文化旅游集散小镇产业示范一条街先后开工建设了大堡子地区百姓大舞台、陶小堡美食坊、陶小堡“兰花花”非物质遗产手工剪纸青绣展示销售中心、陶北陶南汪家寨三村融合发展“邻聚里”展示馆、“陶小堡茶餐厅”、“陶小堡尚喜宴会厅”、“陶小堡河湟曲艺老茶馆”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截至目前,在陈俊良和村党组织的牵头下,步行街东街进行了整体打包出租,年收益达126万元。举办了大堡子地区首届“三乡邻聚里”年俗年货节,活动期间接待游客2万多人,收入达10万余元。为进一步持续推进“三乡工程”,2022年陈俊良结合陶北村自身发展需要,成立了由他担任法人的青海尚喜农旅文化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农民文创文旅产品,在陶小堡“兰花花”非物质遗产展示制作的基础上将乡村文创文旅产品变为旅游市场俏卖品,叫响了“陶小堡兰花花”品牌。现在,陶北村(陶小堡)河湟文化乡村旅游集散小镇已发展成为西宁市“三乡工程”的示范典型。

一心为民,彰显人大代表使命担当

“书记,天气越来越冷了,村里能不能给我们的单元门上装个厚门帘。”初冬一早,村民王胜梅来到村委会“村情民意直通车”窗口向陈俊良建议。“张老师,上次送来的书您看完了吗?您腿脚不方便,有啥需要您就直接打电话。”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党组织书记,他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来做,用心与群众沟通,及时掌握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期盼,切实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贯穿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打造新村生态文明高地始终,通过切实解决陈俊良生态美丽新村安置、完善配套设施、集体经济增收等实际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取得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荣誉。

为丰富辖区内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喜庆、健康、和谐的节日氛围,一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欢天喜地过大年”为主题的乡村春晚在城北区陶北村精彩上演。这也是西宁市举办的首届乡村春晚。陈俊良说,“今年1月份,我们村的集体收入达40万元,取得了‘开门红’,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为幸福生活添彩,我们承办了此次乡村春晚。接下来,我们要将村晚打造成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文化动力,把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怀,乡村振兴的期盼充分表达在村晚中。”    

“大家选我做书记,我不能让大家失望,为人民服务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作为村党总支书记,陈俊良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了失地农民稳定就业,村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