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西宁市城中区多措并举推进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30新闻来源:城中区人大

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积极探索街道人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基础。2022年在南川东路街道和礼让街街道进行试点,2023年在全区各街道全面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成立街道居民议事会、加强阵地建设、规范工作机制,辖区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街道人大工委履职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高位推动。区委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城中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方案》,区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街道人大工作,并出席专题工作会议提出工作要求,为全面推进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把关定向。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认真研究制定《关于开展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经区委同意后印发,明确了街道人大工委法定职责和承办工作任务。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工联系街道人大工委,指导解决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年初,组织各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部署会议,年中组织观摩交流,年底总结经验,有序推进了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

健全制度。各街道人大工委建立街道人大工委议事制度、工作评议制度、居民议事会制度、专题调研制度、代表活动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工作监督制度共7项制度,明确街道人大工作“干什么”“怎么干”。各街道人大工委组建街道居民议事会,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由社区(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人民团体推荐,经社会公示、资格审查、党工委确认后产生。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组织街道办事处、司法、城管工作负责人现场述职,接受满意度测评,并就辖区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协商,对辖区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在了街道人大工作的实践中。推行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持证视察机制,通过小组活动、日常走访、结对联系等形式,对年度监督议题进行实地视察和专题调研,使闭会期间民主议事监督保持常态化。同时,加强对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协商议事的能力。

搭建平台。各街道人大工委扎实推进人大代表联络室和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以下简称“两室”),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室7个、人大代表活动室32个,全区打造企业家人大代表联络室和教师人大代表联络室,打造“两室”区级示范点14个、市级示范点4个、省级示范点1个。各街道人大工作力量得到强化,均配备了人大专干,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五有四规范”,即: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台账、有专人管理;制度上墙规范、代表管理规范、程序操作规范、活动开展规范。探索推行“两室”二维码,推出代表电子名片,实现群众“码”上提、代表“云履职”。各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两室”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学习、履职交流、接待选民、视察调研、为民服务等活动,“两室”真正成为人大代表之“家”、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群众的“窗口”。

丰富活动。各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人大工作新思路新载体新做法,全区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初显。南滩街道人大工委探索“选民吹哨、代表报到”的代表工作模式,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社区人大代表活动室+全科网格”为抓手,引导代表亮身份进网格,不断拓展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渠道,主动了解掌握网格内居民群众需求和困难,解决了居民向代表反映的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防盗门损坏等问题10件。仓门街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骨干、楼院长及素质好、口碑佳、威信高的热心群众组成的居民议事会,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对财政专项资金及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开展评议,全面激发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热情。饮马街街道人大工委召开居民议事会2次,就文化街社区安装路灯、花园北街62号老旧楼院上下水管网改造、垃圾分类亭改造、小区树木修剪等8个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真正做到“群众的事群众定”。南川东路街道人大工委每月固定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接待辖区选民,推动人大代表和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人民街街道人大工委将人大代表划分至19个网格中,依托“代表接访日”活动,代表主动亮身份,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对辖区河道生态环境、自建房、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去年共收集包含屋面漏水、大树遮阴、化粪池堵塞等方面社情民意30条,已全部得到解决。礼让街街道人大工委延伸人大工作触角,3个社区代表活动室设立人大工作联络员,制定联络员工作职责,通过日常走访、微信群、微邻里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共收集社情民意22条。南川西路街道人大工委打造“川西人大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畅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的渠道,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