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大网欢迎您!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生才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法制和监察司法委员会委员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化多元解纷以高质量司法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开展调研,听取了湟中区、大通县人民法院相关工作情况汇报。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全市人民法院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全市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工作扎实有力,成效显著,各区县均入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化解纠纷特色品牌;多措并举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助推了市委提出的“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要求的开展,努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调研组建议,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围绕走在前作表率在探索“有诉必应马上办”的实施途径上下功夫,聚力“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坚持能动履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抓前端、治未病,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以诉源治理成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总结经验和做法,不断建立健全机制,将现有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形成制度机制,在全市加以推广应用。同时,充分发挥审判权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完善诉讼与仲裁、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组织和程序制度建设,促使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更加便捷、灵活、高效,为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繁荣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三是建立特别案件研讨制度,对疑难案件、敏感性案件特别是本辖区存在的房产纠纷、物业纠纷等要开展集中研讨,充分发挥类案示范作用,确定指导方向,为平安西宁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四是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提高调解工作水平,进一步充实人民调解基层力量,特别注意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充实壮大调解队伍;建立对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庭审旁听、案件评查等方式,让基层调解员提升能力水平,在调解纠纷时做到公平合法,增加调解成功率,提高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水平和社会公信力。